專題目錄
2019·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BICW)音樂會綜述
- 作者:供稿:作曲系
- 來源:彩神快三
- 發布日期:2019-07-28 22:36:00
2019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BICW)於7月13日至7月21日圓滿舉辦。九天當中,大』師班共舉辦四場異彩紛呈的音樂會,以饗聽眾。
自2011年作曲大師√班開辦以來,音樂會一直是活動期間的一大亮點。主辦方每年都會特邀世界水準的樂團來校展演,並且參與大師班新作品的排練和演出。
每年大師班音樂會都極具學習意義。音樂會既︽是向聽眾展演不同風格作品的空間,也是作曲家們交流和切磋技藝的平臺,更是最能彰顯●大師班開設水準的活動項目之一∮。
相映生輝:中、法樂團專場音↓樂會分〖別亮相大師班
今年的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首次邀請到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室內樂團(Central conservatory Chinese chamber orchestra)在開幕式上演出樂團專場音樂會;亦是第一次與法國Court Circuit現代室內樂團合作,活動期間,有三場音樂會由法國CC樂團負責上演。
7月13日開幕◥式上,由中央音¤樂學院陳冰副教授執棒的彩神快三卐民族室內樂團首次加盟北ξ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為聽眾帶來四首民樂◢演奏的傳統經典曲目和四首現代作曲家創作的當代作品。在音樂會期間,中央民族室內樂團的演奏家們還特意展示了各自樂器在音域、定弦及演奏法等方面的▆特征。整場音樂會使得在場的中外作曲家們,對中國傳統的音樂語匯、樂器特性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並身臨☆其境地見證了它們在當今時代仍然具備的生命活力。如果說當日演◤出的傳統曲目展現了中國民間音樂的風格與特點,那麽這些現代作品則顯現了當代作曲家對中國傳統音樂內核的承襲和把握。聽眾從而了解到傳統音樂本身具備的潛力,這對於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和當今時代∩的創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7月15日,指揮家紀堯①姆·勃艮第(Guillaume Bourgogne)帶領的法國⊙Court Circuit樂團作為本次大師班的◥特邀樂團,在活動期♂間為聽眾帶來樂團的專場音樂會。曲目為兩首法國當代重要作曲家的現代音樂作品:盧爾夫·瓦林的《凝》和傑拉德·格雷西的《時間的漩▽渦》,以演繹純粹的法國之聲。
室內樂作品《凝》(Ning)(1991)為雙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而作。作品靈感來源於以色列作家大衛·格羅斯曼(David Grossman)的小說《參見:愛》(See Under:Love),書中描述↘一男子進入大海,與鮭∏魚一同活動的經歷和情形。作曲家運♂用了“分形數學”的原則,構造四件樂器的相互關聯←,使四者在突出個體與歸於整體之間發生變換。
音樂會中的第二部作品《時間的漩渦》(Vortex temporum)(1994/1996)共有三個樂章,為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鋼琴而作。《時間的漩渦》作為法國頻譜※音樂的代表作品,在國內的音樂會中鮮少上演。樂團為此次大師班音【樂會帶來了該作的》完整版本。作品的創作思維受到的拉威爾作品《達芙妮與克羅埃》的中“漩渦音型”的影響,依次把和弦中的音當作導音,以獲得更多調性上的可能。同時,作曲家有意使輪流導音的和弦與鋼琴變↑化的調頻相結合,從而破壞掉鋼琴原本的完美音律,使更多微音程得到融←合,拓展和聲上∑的可能性。
2019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開設的兩次樂團專場音樂會,集中呈現了中、法樂團各自的風格與水準,也實現了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兩位指揮帶領各自的樂團音樂家們,以精湛的技藝和用心的選曲,獲得了大師班聽眾的喜愛與敬佩。
多元盛會:教授作品展△露豐富文化內涵
7月16日晚7點半,教授々作品音樂會為聽眾們呈現了一場中西〖合璧的音樂饕宴。四位受邀來到本屆作曲大師班的ζ教授,埃爾瑪·蘭普森(Elmar Lampson)、大衛 · 祖貝(David Dzubay)、黃若和←趙菁文,以及兩位彩神快三作曲系青年教師田田和紀宇,在音樂會上帶來了自己的現代音樂作品。
趙菁文教授在《布依》(Buoy)中,註入了對古老和原始事◤物的關懷。作曲家在作品中試圖探討存在巨大差異的不同時空和力量之間,相處方式的♂不同可能。作曲家黃若的《分流》(Divergence)旨在塑造出東西方元素的交■織現象。
德國⌒ 作曲家艾爾瑪·蘭普森(Elmar Lampson)在他創作的《棱面》(Facetten)中,進行了在現代音樂中對調性音樂的探索。美國作曲家大衛·祖貝(David Dzubay)在室內樂作品《庫庫爾坎Ⅱ》(KukulkanⅡ)中,試圖帶領聽者在音樂中感知古老的南美洲祭祀儀式特征々。彩神快三作□曲系教師田田博士在《夜雪獨白》(Monologue in Snow Night)(2014/2018)中,采用變化大提琴定■弦、預制鋼琴等現代作曲手段,構造出夜雪中』的沈思氛圍。 我院教師紀宇博士在室內樂作品《牧歌》(Madrigal)中,試圖借助音樂來抒發一種文人胸臆,以先鋒音樂的手法顯露對自我、人文以及自然的抒情性關懷。
在本場音樂會上演的作品中,都凝聚著作①曲家們從各自內心出發的文化關切。這些文〓化關切來自於不同身份藝術家的不同☆視角,共同塑造了演∮出呈現的多元空間。他們以自身對音樂的ㄨ個性的審美表達和設計構思,傳遞著身為傑出作曲家的當代意識,同時給予人們在音樂創作和文化思考方面的啟迪。
古韻新姿:學員作品音聲初綻
7月21日下午4點,2019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迎來閉幕式。8位A組學員的作品匯報音樂會在閉幕式上演。應◣大師班對中國音樂的傳統與個性的重視,每位學員的作品♂都采用中西樂器混編的∏室內樂編制。
在為期9天的大師班活動期間,每位學員的作品都在特聘教授們的悉心指點下經歷了修改與打磨的過程。來自彩神快三的民樂演奏家和法國CC樂團及其指揮,對這些作品進行了精心排↓演,並為※每位學生提出關於譜面細節與音響表現方面的寶貴建議。這些作品凝註了作㊣ 曲家、教學團隊和樂團音樂家的諸多心血▲,終於在ぷ大師班期間的最後一場音樂會上回饋給在場所有聽眾。
魯戴維在作品《空間咒文》以直線的“誦經”音響經過不斷出現和變形,衍生出“曲線音響”,營造出微妙的空間感。姚遠的作品《落花詩圖》作品取意於明代書畫家唐寅的畫作《落花詩圖》,作曲家以不同的音樂線條和色彩√呈現畫中意『境。任澤辰的《玄》,創〗作靈感取自於《道德經》,作曲家試圖在作╲品中探尋長短、難易、動靜、高低等對立Ψ 的要素之間實則存在著“共相”。 秦鈺軒在《風煙雨露與夢交織的氣息》中,借鑒回旋曲式的結構邏輯,在疊部的變化設計中,勾勒風、煙、雨、露在夢中的交織動態。吳子涵的作品《拙音》,靈感源自中⌒ 國傳統民間音樂中的華陰老腔和皮々影戲。作曲家在對樂〓思和結構進行成熟把控的同時,有效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 李映東的《仿徨於深霾▓之夜》中,濃密的織體和復雜的流線型@ 聲部如同密布的陰霾。笙的作用為撕裂周遭的暗淡事物,打擊樂的裝飾作用成為在晦暗中浮現的微光。曹源彬的作品《水之道》受到道家哲學用水來闡釋哲思的啟發。作ξ 曲家對不同樂器演奏的噪音進行了大量▽的設計運用,組織成新穎的音色效果,並帶有結■構意義。 陳曦的《河上花歌》取法卐八大山人的畫作,作曲家意圖運用豐富的音樂層次,表達圖中豐滿的前景、中景和背景,描摹一種燦爛、激越而又孤峭、富有個性的境ㄨ地。
作曲家□吳子涵(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學生)的作品《拙音》、曹源彬(中央音樂學ζ 院本科生)的《水之道》和姚遠(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的《落花詩圖》分別獲得本次︻作曲大師班學員作品評選的前三名(作品名次按文中順序)。其余五位同學亦都以各自極為出色的藝術想象力和作品質量打動了在場聽眾。
以學員作品音樂會作為作曲大師班閉幕式的重要▓儀式,不僅體『現著大師班活動對於教學成果的重視,也飽含著師長們對青年作曲家◥前程的□ 無限期許。9天的課程結卐束,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的所有團隊,真誠地希望學員們不但能在這裏汲取到知識,還能最大程度地展現自身的才華和人格力量,在創作實踐中收獲榮耀與感動。
在7月13日至7月21日期間開設的四場音樂會,堪稱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的一系列活動旨趣的縮影。從中能夠看到作曲大師→班對於匯聚作曲教Ψ 育資源、培養高水平創↑作人才、推動作曲教學發展的巨大熱忱。這▂裏邀請到最出色的指揮和樂團、最具才華的作曲大師和最富潛力的青年音樂創作人才,他們在各自的音樂會專場,向著更新的聽眾和更新的時代發出聲音。
文:田欣欣
圖:祥雲印象
責任編輯:唐小茜
審稿:魏明
